曾经煊赫一时的高干,也兵败而走,进退失度,欲带几名骑兵西奔,投靠关中诸将,路途中却被都尉王琰与严干所追捕,走投无路之际,其部将贪其金银货物,又贪功求赏,刺高干于马下,斩其首而降。
平定了并州,孙策为了拉拢人心,并奖赏杜畿功绩,并没有夺取其太守之职,依旧以其为河东太守,并封其为丰乐亭侯。
宋军摧枯拉朽的击败了数以万计的并州叛乱,不足以震撼张肃到如此。
宋公慷慨封赏杜畿功绩,也不足以震撼张肃到如此。
可是宋军一战击溃并州,又使杜畿位居官职如故,却是彻底的震惊了张肃!
因为与杜畿相比,刘璋简直是一个完全相反的典型。
为什么杜畿都已经举郡归附,而刘璋却磨磨蹭蹭,使节今日才到建康,甚至要花费重金,才能见到宋公?
就是因为随着曹操前期摧枯拉朽的进兵,使得刘璋又犹豫了,在即将派遣使节的关键时刻,他想要再观望一下。
万一孙策也打出一场类似赤壁之战的惨败,从此南北对峙,他就不着急投降了。
讲道理,当时曹操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连破孙策四郡,的确是有挫败孙策于黄河之畔的趋势。
孙策折损万余人,仓促集结的部队只有三万余人,面对曹操五万余大军压境,恐有覆灭之忧。
但问题是,宋军中精兵良将,不世出之奇才实在是太多了。
诸葛亮、吕蒙、陆逊、张辽、赵云等宋军大将硬是站了出来,守住了广宗壁垒。
此时曹军战败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哪怕没有那场大水,曹军粮草后继无援,也必然要撤军。
或许以曹操之才能、关羽之壮勇,败退之际不会那么惨烈,至少能带着主力大军安安稳稳的撤回河南。
可是那也已经没有意义了。
当孙策推出盐引开中法,建康筹集了充足的资金,十万大军反推回雒阳附近,结局是一样的。
没有了粮草的曹军,只能一触即溃,即便有虎牢雄关也守不住雒阳之地。
而一场洪水,只不过是加快了这个进程,使得曹军败的格外惨烈。
也正是因此,天下人皆谓此天命在宋也。
刘璋的谋士法正亦谓刘璋曰:“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汉末以来,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
“司空曹公以耕氓崛起,黄河南北,皆所奄有,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
“是时群雄割据,袁术在淮南,袁绍在河北,刘表据楚,吕布虎步徐方,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曹操者也。”
“其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与夫袁术、吕布、刘表等甚不同矣。”
“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故使失计于黄河,致败于临敌,云散雨覆,亡也忽然。”
“主公当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早日顺天应人,请附宋公。”
于是刘璋匆忙的再次派出使节,且厚礼卑辞,请降于孙策。
可问题是,这一切已经太晚了!
若是在曹操未败之时,刘璋就果断派出使节,当时请降,恐怕封个万户侯亦不在话下。
可如今,孙策强敌已破,天下将定,刘璋再请降,能苟全性命已经是非常不易。(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