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端坐在龙椅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叩着扶手,目光扫过下方群臣时带着几分审视。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暖黄的光晕映在他眼角的皱纹上,将那些岁月刻下的痕迹照得愈发清晰。
当听到李祺提出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的建议时,他微微挺直脊背,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这些都是他心心念念却一直未能彻底落实的大事。
事实上,洪武大帝爱民如子,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正如李祺所说的,道路修通,能让百姓出行便利;河堤稳固,可保良田无虞;水库蓄水,更能抵御天灾。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以前朝廷没钱,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国库充盈,是该让百姓知道,这税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
顿了顿,老朱嘴角突然勾起一抹笑意,目光扫过下方的官员们。
这些人有的屏息凝神,有的眼中隐隐露出期待。
“既然征税顺利,也该好好庆贺一番。”老朱端起案头的茶盏,轻抿一口,“文和提的给官员涨俸禄一事,户部和吏部抓紧拟个方案。”
说罢,他放下茶盏,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轻笑,“有钱好办事,该花的得花,不该花的……偶尔也能松松手。”
这样一来,也能够减少百官对征税的阻力,从反对转变为支持。
没有税务局强力征税,这俸禄哪里涨得上来?
老朱心里透亮得很,朝中大臣哪个不是家大业大?
田地、商铺、商行股份,这些官员的背后盘根错节,利益牵扯甚广。
但也有那两袖清风的官员,在京畿地区飞速发展的当下,被高涨的物价压得喘不过气。
涨俸禄,既能安抚人心,又能减少征税阻力,这笔账划算得很。
想到这儿,他忍不住多看了李祺几眼——这小子,真是个人才!
不仅让皇室、国库都鼓了起来,还没让百姓受苦,实在难得。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