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清明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2184 字 22分钟前

长安天街细雨如丝,万千伞盖若流云蔽日。

杨炯执一柄湘妃竹油纸伞,另一只手稳稳扶着李渔,缓步行于长安大街之上。

举目望去,只见玄青油布伞下,绯袍官员行色匆匆,绣着金丝云纹的袍角早溅满泥点;赭红罗伞层层叠叠罩着富商车队,车厢里檀香袅袅,新折的纸元宝还带着匠人手心的余温。更有粗麻伞影中,老妪挎着竹篮,步履蹒跚,半截白烛从褪色的苫布里探出头来,在雨帘中摇晃,一派清明之景。

李渔见杨炯神色凝重,将身子往他臂弯里偎了偎,锦缎绣鞋避开石阶上的水洼,轻声宽慰道:“且宽心。杨姐姐身边既有摘星处的顶尖高手护持,又有一寸金那样的自家人。她本就是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即便怀着身孕,寻常人哪能近得了她的身?况且王修正在全力打通后勤要道,待后路一畅,以麟嘉卫的实力,攻下倭国平安京再全身而退,想来不是难事。”

杨炯望着雨幕中模糊的朱雀门,眉间皱起深深沟壑,沉沉叹道:“战场凶险,岂是武林争斗可比?杨渝那性子,向来是冲锋在前。这次麟嘉卫折了不少兄弟,她心里憋着一股气,岂会只满足于攻下平安京?我瞧着,她怕是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李渔睁着杏眼,惊呼出声:“不至于吧?杨姐姐久经沙场,最是沉稳。就那几千麟嘉卫,她岂会贸然涉险?再说倭国那地方,听说常闹地龙翻身,穷山恶水的,能有什么值得大动干戈?”

杨炯望着雨幕中渐隐的宫阙飞檐,苦笑道:“这便是父亲不许我去的缘由。如今西夏新定、南诏归附,金国动荡、高丽半附,朝中又推行新政、开科取士,桩桩件件皆是耗神费力的大事。他老人家生怕我一鼓作气拿下倭国,反倒会受其拖累。那倭国虽有银矿良港,可眼下并非攻取时机。若是贸然兴兵,两国交战,远隔重洋,连高丽这跳板都未稳固,怕是要自陷泥潭。”

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伞骨,语气里尽是无奈:“父亲这是在给我套缰绳呢。他怕我养成好战习气,遇事便想以武解决,故而才执意拦我。”

李渔轻轻攥住他冰凉的手,柔声道:“既已明白父亲的苦心,何苦还自寻烦恼?你且记着,莫说跳出老爷子的手掌心,便是生出半分忤逆心思,那也是糊涂!”

杨炯耸耸肩,锦袍肩头溅了几点泥星:“哎!父亲既看得通透,何不直言相告?偏生让我被你那两位姐姐耍得团团转。原以为自己筹谋周全,到头来倒像那戏台子上的丑角儿了!”

“作死的话!” 李渔柳眉倒竖,绣着绣球的帕子轻轻拍在他胸口,“这话休要再提!便是心里委屈,也得咽进肚子里去。若被外人听了只言片语,传成父子失和,有你后悔的!”

说罢,又将身子往他臂弯里偎了偎,细声道,“父亲哪回不是为你着想?不过是盼着你走得更稳当些罢了。”

杨炯垂眸望着李渔鬓边沾着的雨珠,轻轻替她擦拭干净,嘟囔道:“我不过是在自家小鱼儿跟前诉诉苦罢了。”

那语气里带着三分委屈、七分无奈,倒像是被折了翅膀的雏鹰,垂头丧气地蜷在了窝里,无精打采。

李渔见他这般模样,心下又怜又叹。素手轻抬,拂去他肩头的雨丝,柔声道:“莫要如此!老爷子是觉着你军功已然足够,往后该在政事上打磨了。朝堂之上,谋略权衡,哪是三两句话能说透的?当年宫里的皇子皇女们,即便有皇帝点拨,最终不也是造化各异?有人成了翱翔九天的蛟龙,有人却只能蜷在泥里做虫。”

她顿了顿,目光望向往来的行人,语气愈发恳切:“老爷子的高明之处,便在于此。他明白,自己护不了你一世,若将你养成第二个梁王,看似风光,实则是误了大华的将来。子孙若只知依傍祖宗荫庇,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故而他只在暗处托底,任你在风浪里摸爬滚打。这般历练的机缘,旁人求都求不来,你可切莫辜负了这番苦心。”

杨炯闻言,眼底泛起笑意,伸手轻轻捏了捏她泛红的脸颊:“倒叫我想起从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疯魔似的小鱼儿了。如今倒成了个会说大道理的贤内助了?”

李渔见他眉眼舒展,又恢复了往日那副自信模样,便知心结已解了大半。她低头轻抚裙裾上的金线,眉间却笼上一层愁云,梁王府势如中天,从簪缨世家迈向至尊之位,这看似荣耀的蜕变,实则暗藏惊涛骇浪。

于她这般生在皇家的公主而言,不过是换个名号度日,可对杨炯与梁王府众人,却是关乎命脉的惊天之变。

这可不单单是身份更迭,其中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天翻地覆的行事章法,桩桩件件都需细细打磨。

偏生老爷子与杨炯对那至尊之位又无半分热衷,往后的路该如何走,遇到的问题该如何处理,都将是个大问题。

“瞧你这没正形的模样!以后还怎么教孩子?” 她佯怒翻了个白眼,绞着帕子转开话头,“今日宝宝给我诊了脉,说是个康健的男孩儿。你倒想想,取个什么名儿好?”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