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到底准备邀请谁?”
“我想让两位兵兵同台,一个金马影后,一个东京影后,够格了!”
除了评审团的安排以外。
李元青回国后还得开好几个会。
青奕公司暑期档安排会。
《寄生虫》如果被允许放映,最好两个月之内就定档,拖久了,金棕榈的热度也会渐渐消散。
《绣春刀》、《第一次》、《边境风云》都已经开始映前宣传。
《寄生虫》还要开研讨会,这种官方会除了彰显领导政绩以外,也是要与审核委员会那群人交流沟通,争取打通公映前所有体制内的阻碍。
尤其是不要出现类似《天注定》的情况,临上映了还能紧急撤回审批。
当李元青落地北平后,他又一次体验到当年作为歌手,千人万人接机的待遇。
这已经不单单是电影荣誉,这是文化界的盛事。
所以在出机场前,剧组里的演员们还临时补了点妆。
粉丝送的鲜花都太大太多了,李元青只能挑一捧稍小一点的捧花拿在手里。
记者一边提问,李元青等人还得一边给到场的影迷签名。
“慢慢来,不要着急,我能够着的就签,真够不着的也别挤。”
记者也不管,怼着话筒往前伸。
问的问题一开始很常规,什么时候上映、还会继续冲击国内奖项吗、下一部电影有安排了吗...
李元青应付这种问题不过脑子都没事。
但有些问题就很尴尬了。
“有专家提出《寄生虫》会和《无人区》一样被禁止上映,内容太过黑暗,不宜公映,你还会努力让电影公映吗?”
“我从出道以来,拍过的电影都会谋求大银幕上映,我不是地下导演,我拍的电影也不是少数人欣赏的特权电影。”
“那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并不是华语电影,而是韩语电影,所以取得荣誉也不能算作华语影坛的成就,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坐着看,躺着看。
电影剧组成员大部分来自华国,我是华国人,主要演员大部分也是华国人,在韩国取景,用了当地的演员而已。
如果仅是语种不同,就把荣誉拱手相让,那我们就不该拍任何合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