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当下的世界发展主流,以后若是退回保守,可以对这种合拍进行批判或者禁拍,但就当下,我们都要学会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接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现状。
挣外国钱的时候,说是为国争光。
与外国分享荣誉时又如此斤斤计较,这世上没有仅一方占便宜的好事还长久存在的。
我拍的贫富差距,难道就只有韩国有吗?你觉得我们没有?
都是无产阶级受苦受难的兄弟,过重的门户之见不利于联合起来,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纠结这种事,只会没完没了。
回国第二天,魔都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公布了评审团成员。
伊朗电影人洛珊·班尼蒂玛、美利坚电影人海瑟·格拉汉姆、美籍电影人张家振、匈牙利电影人贝拉·塔尔,以及内地电影人李兵兵范兵兵。
两位兵兵接到邀请怎么会拒绝?
双冰斗艳,对两人都有热度加持,而且在李元青面前,她俩也翻不起风浪。
有了热度,暑期档电影纷纷开始在魔都国际电影节预定展厅,去年的暑期档创造了超三十亿华币的大盘,今年肯定不会比去年差,能吃到多大的饼,就看自个本事了。
回国第三天。
《寄生虫》研讨会在北电举办。
主持人是电影家协会主席李谦宽先生,召集人是田壮壮和李雪健,师父和师叔亲自来给李元青张罗。
两岸三地有头有脸的导演都来了,有些资格太老,李元青和田壮壮得亲自迎接。
当湾湾导演李航先生在北电门口下车时,李元青都惊了,这位老先生今年都八十二了,他都已经好多年不拍电影,现在竟然能出现在北平,湾湾娱乐圈这次是真把大佛抬出来了。
李安和侯孝贤搀着老先生下了车。
李航老先生在夸了李元青几句前途无量后,热情邀请他今年来金马。
“小侯跟我说了,今年金马若是没有《寄生虫》参与将会黯淡无光,不止是他,我也在台北扫榻相迎,李导可愿大驾光临?”
“老先生这话就是折煞我了,给您面子,今年一定带着《寄生虫》去金马。”
“好,两岸是一家人,我们的文化交流,像我这种老头子肯定没办法再出力了,得靠你们年轻人了,小侯小李在我眼里还算正当年,但跟你比起来就岁数不小了,不远的将来得拜托你了。”
“老先生,这种事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一切都要顺应历史潮流。”
“我懂,分久必合,合之后的事,肯定得有你这一代来挑大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