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无间道2

韩言直怔怔望着信纸上的“先破后立”四字,指尖微颤,心中百感交集。正欲再问什么,忽听城门方向传来一阵骚动,数骑风驰电掣般奔过街口,尘土飞扬中,有人高喊:“别跑!这个也是个富家子弟,快拦住他!”

韩言直抬头望去,却瞥见了那一名骑在黑鬃马上的身影,年约三十,面容冷峻,黑甲鲜明,腰悬斩马长刀,在人群中如狼入羊群,气势如虹。

韩言直心头猛然一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所见。

“那是……武修文?”他喃喃低语,面色骤变。

武修文,乃杨家军中一员猛将,统骑兵千人,素来忠勇,是杨过亲手提拔的宿将。他怎么会出现在蒙古兵中?而且还是那一队突袭洛阳富商的主将?!

这不是战场上的误杀,这是精准有序的行动,是蓄谋。

韩言直意识到情况已远超预料,立刻转身回府,挥笔写下一封急信,召来养鸽小厮,将信封好,绑在信鸽腿上,放向北天。

“去长安,给杨过!”

飞鸽振翅而起,消失在阴沉天色中。

刚放出飞鸽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有管事奔入厅中,满脸惊骇之色,连喘气都未喘匀,跪倒高喊:“大人!出事了!”

韩言直目光一凝:“说。”

“今日一整天,那些蒙古兵……只杀富家人家,一户不留,全是灭门。”管事嗓音发颤,“米行的张家,银号的鲁家,还有昨日来威逼您的赵家宗亲——都完了,全家上下一个不剩。可奇怪的是,他们却并未抢劫市民百姓,连我们留守府也未曾靠近分毫。”

韩言直站在厅中,良久未语。耳边仿佛仍有马蹄声滚滚,隐隐传来妇孺哭号,映入眼帘的却是洛阳百姓仍在四处惊逃,而那些曾在他堂前耀武扬威、肆意敛财的世家门楣,如今俱成血地。

“斩草除根……只动豪门?”他喃喃。

韩言直并未因此轻松半分,反而愈发不安。他的直觉告诉他,这背后有巨大的布局,有人提前知晓洛阳已无法根治,索性将这座“病城”一把火烧净。

“但谁能策动蒙古军?武修文又怎么出现在了蒙古军中?这其中……莫非还有第三方势力?”韩言直心头急转,却怎么也想不明白。

更让他心惊的是,下人随后又禀:“那些蒙古骑兵已全数撤出,奔赴襄阳而去。”

“襄阳!”韩言直豁然抬头,脸色铁青。

那是南宋最中部的军事要地,若襄阳一失,整条中原防线就将全面崩溃。

他当即回书房,再次提笔飞书一封,以洛阳留守的身份,火速飞鸽传信汴梁,落款只有一句:

“请瑞国公主赵阮速带兵赴襄阳救援,否则洛阳之后,便是社稷倾覆!”

这一次,他的笔迹歪斜而急迫,墨迹未干,便已送出,信鸽振翅如雷,一道白羽斜破天光。

韩言直站在窗前,望着鸽影远去的方向,心口像是被一只无形之手攥住。

他不知道杨过是否还在掌控全局,也不知道武修文为何倒戈,更不知襄阳是否还撑得住。

都城,汴梁。

晨光洒落在檐角的琉璃瓦上,一缕淡金色光晕透过窗棂洒入内殿。瑞国公主赵阮正倚坐在紫檀木榻上,指尖拨弄着桌上那枚精巧的玉簪,唇角微翘,神情颇为愉悦。

几月前,她还一度被那门死气沉沉的亲事困得寝食难安。她虽出身宗室,身份尊贵,但太祖母在世时定下的这桩婚约,却如一把枷锁,死死扣在她脖颈上。

对方是她表兄,杨镇,太尉之子,家世赫赫不假,可模样呆板、言语粗俗,且自诩血统纯正,张口闭口都是“忠烈之后”,让赵阮一听便心烦。

可一封来自长安的书信,却让这切齿的烦恼瞬间迎刃而解。

那是杨过写来的信。

信中寥寥数语,却句句点中要害。核心办法很简单——让赵阮设法调阅汴梁城中所有近亲成婚的户籍与子嗣体况,进行一次彻底的统计。

“只需把数据放在皇帝面前,陛下自会替你退婚。”这是杨过在信中留下的话,甚至连她如何取得这些户籍、如何暗中引导话题都详细附上,堪称一纸脱身秘策。

赵阮照做了。

她以宫中名义,借口“关心宗亲子嗣健康”,向户部要了近二十年来的婚育记录,又私下命人访问大街小巷、坊间庶人。那些素来不愿多言的老仆、嬷嬷、邻人,谈到自家“表亲娶表妹”的悲惨后代时,一个个如数家珍,哀声连连。

结果送到她面前时,连她自己都惊了。

整个汴梁城中,近亲成婚者,占总婚配比例四成有余,而在这些婚姻中,诞下的子嗣,竟有七成以上带有不同程度的先天缺陷——有的生来耳聋眼盲,有的智力迟缓,甚至还有畸形之态,堪称触目惊心。

赵阮将这些数据重新誊写,遣内侍呈送宋理宗御览。

不过三日,理宗皇帝便亲自驾临她府中,先是沉默良久,后长叹一声:“阮儿,那杨镇与你乃表亲,此亲事,确该斟酌。”

小主,

“我堂兄嫁我堂妹,若真生出个多手多眼的怪胎……将来史官如何写我大宋宗法?”

说罢,宋理宗当场拍板,撤销这门婚事,并亲自修书,遣中使送往太尉府,算是体面退场。

赵阮得知消息那一刻,差点欢喜得跃上檐头吹箫三日。婚约解除那日,她甚至偷偷将那封统计数据复印的文书藏进了锦匣中,留作日后笑料。

她自忖这一招堪称妙计,但心里也十分明白,这背后若无杨过出手,单凭她一个公主之力,怎能动得了皇家的祖训旧约?

“杨过啊杨过,简直神机妙算。”赵阮斜倚榻侧,神情娇艳,眼神中带着几分少女的欣喜崇敬,“他到底怎么知道这些法子,连表亲生怪胎都讲得头头是道。”

赵阮只觉得杨过神通广大,什么都知道,丝毫不知道,杨过这套手段,完全是在听之前公孙止讲故事时,偷学的长乐公主退婚的法子,现在全教给她了。

只是还没等赵阮高兴几日,便收到一封快马加急的信笺,落款赫然是韩言直亲笔。当她展开信纸,看到“洛阳危急”四字时,整个人愣了半晌,指尖发紧,心中腾起一股不安的火焰。

她倏然起身,衣袍翻飞,疾声唤来贴身侍女,将那套黑底暗纹的劲装从衣橱深处取出。

换装完毕后,她风风火火走入内宫,直奔大殿,一边快步行走一边低声向随侍说明情况。她要向宋理宗请命,立即赶往襄阳、奔赴前线。

然而还未踏入大殿,便听得一阵微微的轰鸣声从宫墙之上传来,抬头望去,只见一艘浑身铭刻着符纹的飞舟缓缓从云中降落,在皇宫内院的御湖边稳稳停驻。

湖水荡漾,金瓦红墙倒映其中,如入仙境。

飞舟舱门开启,清风拂面,一行人缓步而出。

为首的正是那一袭白衣、眼神清澈却锋芒内敛的杨过,身旁是静若幽兰的小龙女,之后依次是穆念慈、黄蓉与神情古朴的秦清。

赵阮本就急火攻心,此刻却先是一怔,随即喜极而上,几步冲至杨过面前,眼圈竟微微泛红。

“师弟!你可算回来了!我爹爹常念叨你——说你这孩子若是在,此时也不会让洛阳有难!”赵阮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拉杨过,满心只想着借机把他一并带去救援襄阳。

她虽语气轻快,眼中却藏着浓浓忧虑与期盼。

然而杨过却微一抬手,止住她动作,语气温和而不容置疑:

“师姐,不必启程了。我们来此,正是为了这事。”

三日后,汴梁城·宰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