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享太庙乐章之七《大明舞》

第七联“偃伯灵台,九官允穆”描绘了君主在灵台上偃武修文,倡导和平与文治的理念。“偃伯灵台”意味着君主停止战争,致力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在灵台上,君主祭祀天地,祈求和平,展现出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九官允穆”表现了君主治理下官员的和谐与秩序。“九官”指代古代的各种官职,在君主的领导下,各级官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高效而和谐的统治团队。这一句诗展现了国家在政治上的稳定和有序,体现了君主的卓越领导能力和治国智慧。

第八联:彰显德政感召,描绘国家繁荣

殊域委赆,怀生介福

第八联“殊域委赆,怀生介福”通过描绘远方异域对君主的朝贡与敬意,彰显了君主德政的感召力。“殊域委赆”表明,在君主的统治下,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吸引了远方的国家前来朝贡。这些国家带来了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和对两国友好关系的期待。

“怀生介福”表现了君主的德行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幸福。在君主的德政下,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百姓们心怀感恩,享受着君主带来的福祉。这一句诗体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表达了对君主德政的高度赞美。

第九联:营造祭祀盛景,凸显仪式庄重

大礼既饰,大乐已和

第九联“大礼既饰,大乐已和”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完备。在古代,祭祀是国家的重要活动,它不仅是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更是对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大礼既饰”表明祭祀仪式的各项环节都经过精心安排,从祭品的准备到仪式的流程,都严格遵循着传统的规范,体现了对祭祀的尊重和敬畏。

“大乐已和”表现了祭祀音乐的和谐与美妙。在祭祀仪式中,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营造出庄重、神圣的氛围,表达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谐的音乐不仅能够抚慰人们的心灵,更象征着国家的和谐与安宁。这一句诗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祭祀现场,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严与肃穆。

第十联:呈现祥瑞之象,寄托美好期望

黑章扰囿,赤字浮河

第十联“黑章扰囿,赤字浮河”描绘了自然界出现的祥瑞之象。“黑章扰囿”中,“黑章”指代黑色的斑纹,象征着吉祥和神秘。“扰囿”表示祥瑞之兽在园林中出没,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赤字浮河”表现了文字在河中浮现的吉祥征兆。在古代,人们认为这种现象是上天对君主的肯定和祝福,预示着国家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一句诗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为全诗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第十一联:铭记历史功绩,传颂君主德行

功宣载籍,德被咏歌

第十一联“功宣载籍,德被咏歌”强调了君主的功绩和德行将永载史册,被后人传颂。“功宣载籍”表明君主的卓越成就被记录在历史典籍中,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榜样。这些功绩不仅包括政治、军事上的成就,还包括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贡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德被咏歌”表现了君主的德行被人们传唱与赞美。君主的高尚品德和亲民政策,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和尊敬。人们通过诗歌、歌谣等形式,表达对君主的感激和赞美之情。这一句诗体现了君主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力,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与赞美。

第十二联:祈愿家族昌盛,展望国家未来

克昌厥后,百禄是荷

第十二联“克昌厥后,百禄是荷”表达了对君主后代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克昌厥后”强调了君主的后代能够继承其德行与功绩,继续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在古代,家族的传承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人们希望君主的后代能够延续家族的荣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百禄是荷”寄托了对君主及其后代享受无尽福禄的祝愿。人们希望君主及其后代能够得到上天的庇佑,享受幸福和安宁。这一句诗体现了对家族传承和国家命运的重视,展现了对未来的深切期望,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君主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祈愿,全面展现了唐代对祖先崇拜、君权神授以及国家繁荣的高度重视。在语言方面,诗歌用词精准、庄重典雅,大量运用典故和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意境营造上,诗歌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灵感,构建了一个宏大、庄严、神圣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唐代祭祀文化的雄浑气象和盛世豪情。《享太庙乐章·大明舞》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更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唐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领略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