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享太庙乐章之十三《肃和》

7. 覃(tán):延及,普及。

8. 宇县:即“宇内”“县内”,指天下、四海。

【创作背景与文化解读】

此为唐代宗庙祭祀乐章,属“郊庙歌辞”中“享太庙”系列。唐代宗庙祭祀严格遵循《周礼》,乐章需配合礼仪程序,内容多歌颂先祖德行、祈求国泰民安。

? 礼仪流程:首二句写祭礼完成、乐舞将换,体现祭祀的时间秩序;中二句描述献酒、迁奠的具体动作,具仪式的画面感。

? 核心思想:“明德逾隆,非馨是荐”是全篇主旨,强调祭祀的本质是彰显先祖美德,而非依赖祭品的香气,暗合儒家“德治”思想。

? 政治隐喻:末二句“泽沾动植,仁覃宇县”以自然万物受泽、天下皆被仁德,歌颂李唐王朝的统治如先祖德行般普惠四方,具鲜明的政治颂美色彩。

【艺术特色】

1. 语言典雅庄重:

? 用“爰”“载”等文言虚词衔接仪式流程,具古雅韵律;“云和”“醑”等词汇彰显祭祀的神圣性。

2. 结构工整严谨:

? 前四句铺陈祭祀场景,后四句升华至德行与仁政,层次分明,符合宗庙乐歌“序事—颂德”的固定范式。

3. 哲学思想渗透:

? 否定“以馨香媚神”的迷信观念,强调“明德”为祭祀之本,体现唐代儒学对宗教仪式的理性化改造。

【历史价值】

? 礼制研究:可窥见唐代太庙祭祀的具体仪节(如献酒、迁奠、乐舞变换),为研究古代宗庙制度提供文本依据。

? 思想变迁:“非馨是荐”的表述,折射出唐代统治阶层对“德政”的重视,与初唐“贞观之治”的儒家治国理念相呼应。

? 文学源流:继承《诗经·周颂》的颂美传统,又融入唐代雅乐的庄重气象,是研究汉魏六朝至唐代郊庙歌辞演变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