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尽管家中变故不断,匡超人却没荒废学业。一天夜里,他读到二更多,正沉浸在书里,突然窗外传来一阵锣响,许多火把簇拥着一顶官轿从门前经过,后面跟着一队骑马的随从,马蹄声哒哒作响。匡超人知道是本县知县路过,头也没抬,继续专心读书,任由队伍远去。

没想到,知县当晚就住在了庄上的公馆里。回想起刚才的情形,心中感慨:“这乡村地方,深更半夜还有人如此刻苦读书,实在可敬!也不知这人是秀才还是童生,不如把保正叫来问问。”随即传了潘保正,问道:“庄南头庙门旁边那户人家,夜里读书的是什么人?”

潘保正知道说的是匡家,就把匡家失火、租房居住,以及匡超人每日苦读到三四更的事,还有他家的贫苦和孝顺,全都详细禀明。知县听后,心中恻然,吩咐道:“我写个帖子,你明日送去,就说我眼下不便见他。如今考试临近,让他报名参加。要是文章写得好,我自会提拔他。”潘保正领命而去。

第二天一早,知县返回县城。潘保正恭送完,立刻跑到匡家,敲开门就喊:“恭喜!恭喜!”匡超人一头雾水:“喜从何来?”潘保正从帽子里掏出一张帖子递过去,上面写着:“侍生李本瑛拜。”匡超人一看是本县知县的帖子,吓了一跳,忙问:“老爹,这帖子是给谁的?”

潘保正把知县听到读书声、传他问话,以及要匡超人参加考试、有意提拔的事说了一遍,末了笑道:“我早前就说你气色好,有贵人相助,这下应验了吧!”匡超人只觉喜从天降,捧着帖子跑去告诉父亲,太公也高兴得合不拢嘴。晚上哥哥回来,匡超人又把这事说了,哥哥却压根不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过几天,县里果然贴出告示,招考童生。匡超人赶忙买了考卷报名应考。考完后,团案公布,他顺利通过。接着是复试,复试当天,知县坐在堂上,第一个就点了匡超人的名,还把他叫到跟前:“你今年多大了?”匡超人答道:“童生今年二十二岁。”知县点点头:“你的文章功底不错,这次复试更要用心,我会关照你的。”匡超人赶忙磕头谢恩,领了卷子退下。

复试又考了两次,最终长案公布,匡超人竟一举夺魁,成了第一名案首,消息很快传遍乡里。匡超人拿着名帖去县衙道谢,知县把他传进内宅接见。得知他家的艰难处境后,知县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二两银子相赠:“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拿回去奉养双亲。回家后更要发奋读书,等府考、院考时,你再来找我,我还会资助你路费。”

匡超人谢过知县,揣着银子回到家,把知县的话一五一十告诉父亲。太公感动得热泪盈眶,躺在床上对着天空磕头,感谢知县老爷的恩情。直到这时,他哥哥才相信这是真的。乡下人大都没见过世面,见匡超人考了案首,还被知县召见,纷纷凑了贺礼,到他家道喜。太公吩咐在隔壁庵里摆了一天酒席,招待乡亲。

转眼残冬过去,官府开印,学政来到温州主持考试。匡超人向知县磕头辞行,知县又送了二两银子作为路费。匡超人到府城参加府考,随后是院考。考完后,知县特意去拜见学政,在学政面前跪下,极力举荐:“卑职选拔的案首匡迥,家境贫寒却十分孝顺。”接着把匡超人如何行孝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学政听后,点头道:“读书人应以品德修养为先,文章技艺倒是其次。不过我看匡迥的文章,虽然在章法上还有些不足,但才气出众。贵县先请回,等结果吧。”匡超人这一考究竟能否进学,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