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17回 避冤仇四海远游 徐鸣皋一上金山

徐庆得知徐鸣皋等人的去向,便与杨濂辞别江花,离开扬州太平村。二人渡过长江,来到镇江府。徐庆分析道:“他们刚出发不久,说不定在镇江游玩。我们先在这里住几天,到城外、金山寺一带找找。城墙上贴着他们的画像和通缉令,估计他们不会留在城里。”杨濂点头赞同:“徐兄说得在理。”于是,两人找了家客栈住下。

另一边,徐鸣皋等人确实还在镇江。那日,他与狄洪道、罗季芳、王能、李武逃离吴山后,一路赶回扬州。黄昏时分,众人抵达徐府,江梦笔将他们迎进书房。狄洪道师徒与江梦笔互相见礼、通名后,江梦笔询问苏州打擂台的经过,徐鸣皋便详细讲述了一遍。江梦笔向狄洪道道谢:“自徐庆说大哥和二哥被困,虽有慕容兄去救,我还是放心不下。多亏仁兄仗义相助!”徐鸣皋又问徐庆和一枝梅的去向,江梦笔答道:“徐庆回九龙山了,一枝梅去苏州打探消息。前几日李文孝被人射死,箭上刻着‘徐’字,估计是徐庆干的。李文忠以为是你,便到扬州府告状。差役来抓人,被我骂了回去。现在的通缉令不过是走个形式,并不紧迫。但李家不肯罢休,派了七八个家丁,天天在村子周围监视,二哥得想个长久之计。”

徐鸣皋沉思片刻道:“我本就想游历天下,况且自幼住在江南,广东的亲戚许久没联系了,正好借此机会去探望。不如我们一起出发,既能游山玩水,又能暂避风头,省得与李家冤冤相报。”他转头对众人说:“我们从镇江到金陵,经九江,再到安徽、江西,一路寻访高人奇士,最后去广东,那里名胜众多。不知各位兄弟意下如何?”众人纷纷称好。当晚,徐鸣皋与妻子叮嘱了一番家事。

次日清晨,众人收拾妥当,徐鸣皋将家中事务托付给江花,便与兄弟们启程。所幸李家并未察觉,一行人顺利来到镇江,在城外客栈住下。黄昏时分,众人在楼上饮酒聊天,气氛正欢时,隔壁传来一阵悲切的哭声。罗季芳听得心烦,拍着桌子骂道:“哪个不长眼的,哭哭啼啼吵得人不得安宁!老子喝酒都不痛快了!”徐鸣皋训斥道:“你这莽夫,又要惹事!”店小二见状,连忙赔笑解释:“客官莫怪,隔壁住着一对老夫妇,年近六十,膝下无子,只有个女儿叫林兰英,今年十八岁。兰英姑娘心灵手巧,绣工一绝,绣品价格比别人高一倍,还又快又好,每天能挣二钱多银子,用来孝顺父母。前些日子,她父亲生病,病好后,母亲陪她去金山寺还愿。谁知在观音殿里,眨眼间人就不见了。老太太问和尚,反被打了一顿赶下山。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一点消息都没有,生死未卜。老两口没人照顾,又饿又急,才忍不住哭起来,惊扰了各位客官。”

徐鸣皋听后叹息道:“原来是这样,老两口确实可怜。”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锭十两银子递给店小二:“劳烦你把这个送给他们,先救救急。”店小二喜笑颜开:“徐大爷真是菩萨心肠!”接过银子便去了。

不一会儿,店小二带着林家老两口前来道谢,客栈老板张善仁也跟了上来:“林达山夫妇丢了女儿,要不是徐大爷帮忙,恐怕撑不了多久。”林达山夫妇跪地磕头,徐鸣皋连忙回礼,请他们坐下。林老汉又将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徐鸣皋疑惑道:“会不会是被妖怪抓走了?金山寺是皇家敕建的大寺庙,怎会干这种事?”张善仁摇头道:“徐大爷有所不知,现在的金山寺大不如前了。去年来了个和尚,说是宁王的替身,把原来的方丈都赶走了,重新翻修寺庙,搞得像王府一样。寺里天天有人舞枪弄棒,效仿少林寺。方丈法号智圣禅师,自称非非和尚,是少林寺出身,据说武功天下无敌,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力大无穷,刀枪不入。寺里一千多个僧人,个个强壮凶狠,和强盗差不多。那些监寺、监院的僧人,也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仗着宁王撑腰,连镇江的文武官员都要讨好他们。最近百里之内,经常有女子失踪,丹徒、丹阳、金坛、溧阳四县的状纸堆成山,却一桩案子都没破。大家都怀疑是金山寺干的,但没有证据,只能猜测。林姑娘失踪这事,明摆着和他们有关,林老汉去官府告了好几次,都没人管,状子全被打了回来。”

众人听了这番话,个个义愤填膺。徐鸣皋对林达山道:“老人家先回去,我一定帮你找女儿。找到最好,若找不到,还请不要见怪。”林达山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后与老伴回家。徐鸣皋又和张善仁聊了一阵,才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徐鸣皋带着众人前往金山寺。登上金山,只见寺庙殿阁高耸入云,气势恢宏。寺前两根旗杆直插天际,上面飘扬着写有“敕建金山禅寺”的大黄旗。从山下到寺门是宽阔的御道,寺前有一百零八层台阶。众人登上台阶,眼前是十三开间的围墙,墙上嵌着盘龙圣旨,两旁石狮威风凛凛。进了头山门,左右是两三丈高的哼哈二将塑像,中间供奉着韦驮。穿过头山门,一条笔直的通道通向二山门,两侧是上百间带廊的房屋,宛如朝廷的朝房。走了二三百步,便到了二山门,门内塑着四大金刚,中间是弥勒佛。过了二山门,再登上十八层台阶,便是雄伟的大雄宝殿。大殿足有十三开间,梁柱粗壮,需两人合抱,中间佛龛内供奉着两三丈高的三世如来佛像,旁边悬挂着巨大的法鼓,殿内朱红漆配金饰,庄严肃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客僧至刚见有人来,上前行礼:“施主请进,里面奉茶。”徐鸣皋假称姓王,是扬州人,慕名前来参观。至刚便领着众人游览各殿。来到方丈室,只见非非和尚端坐在禅床上,此人长脸浓眉,额头宽广,颧骨高耸,嘴阔鼻直,头戴平天冠,身穿鹅黄缎团龙僧袍,外披大红金线祖衣,脚蹬红缎僧鞋,白袜宽大。徐鸣皋见状,心中暗想:“此人绝非善类,透着一股杀气,不好对付。”非非和尚见众人进来,连头都不抬,毫无待客之礼,徐鸣皋心中顿时生厌。

众人继续往后走,来到一座装饰华丽的大殿,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殿中供奉着鱼篮观世音菩萨,桌椅皆是紫檀木镶嵌竹叶玛瑙制成,还有一座沉香木打造的百灵台,地面铺着金漆地砖。徐鸣皋心想:“这里说不定就是林兰英失踪的地方。听说有些寺庙设有暗室机关,一不小心就会陷落。”他仔细查看四周,却没发现任何异常,不禁发愁:“我答应了林老汉找他女儿,可这寺庙有五千零四十八间房,该从哪里找起?”一行人边想边走,来到禅堂,只见两百多个僧人正在“坐香”。维那师面色靛青,眉粗眼凸,獠牙外露,手持香板在堂内踱步。徐鸣皋是行家,一眼便看出这些僧人并非真的在参禅,而是在修炼武功。他观察片刻后,便与众人返回方丈室。殊不知,他们已经不知不觉中了寺僧的算计,后续又会发生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徐庆得知徐鸣皋等人的去向,便与杨濂辞别江花,离开扬州太平村。二人渡过长江,来到镇江府。徐庆分析道:“他们刚出发不久,说不定在镇江游玩。我们先在这里住几天,到城外、金山寺一带找找。城墙上贴着他们的画像和通缉令,估计他们不会留在城里。”杨濂点头赞同:“徐兄说得在理。”于是,两人找了家客栈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