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立秋·西蜀竹溪探竹灵》

蘅芜转而接过一位妇人递来的菊花枸杞茶,茶汤金黄透亮,漂浮着几朵完整的菊花。她轻啜一口,只觉喉间清凉,连日来的燥气一扫而空。"阿姊,尝尝我做的茯苓糕!"羊角辫女孩捧着青瓷盘跑来,盘中糕点呈淡粉色,点缀着玫瑰花瓣。蘅芜咬了一口,茯苓的甘淡与玫瑰的芳香交织,正是"甘淡补脾"的绝佳食疗。

席间,村民们轮流讲述立秋的习俗:有的地方要"啃秋",吃西瓜以"啃下暑气";有的地方要"贴秋膘",用红烧肉补回夏日的亏虚;还有的地方要"送秋牛图",以耕牛图案提醒农人及时收割。蘅芜取出随身携带的《遵生八笺》,向大家讲解立秋养生的要点:"秋气通于肺,宜多吃白色食物,如百合、银耳、梨,同时要'收敛神气',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年轻农夫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岭南稻经》:"姑娘,你看这里写着'处暑禾生,禾花雀至',可我们这儿的禾花雀近年越来越少,是不是和稻瘟病有关?"蘅芜接过书,见书中插画里的禾花雀正在啄食稻穗上的害虫,突然想起老村长提到的"稻瘟病"与白鹇的提示。她连忙取出还魂草,草叶指向书中"禾花坞"的位置,叶片边缘的霜花竟凝结成禾花雀的形状。

宴罢,村民们打着灯笼送蘅芜到竹林边缘。老村长将一个装有竹炭的锦囊塞进她手中:"岭南多瘴气,这竹炭可祛湿解毒。"蘅芜感动地收下,转身望向竹林,立秋竹在月光下轻轻摇曳,竹影投射在地面,竟形成一个巨大的钥匙图案,仿佛在为她照亮前往岭南的路。还魂草的金纹叶片上,"处暑,禾仓"的字样愈发清晰,一场关于暑湿与脾胃的较量,正等待着她。

小主,

七、金风送雁赴岭南,还魂草脉连星斗

子夜时分,蘅芜来到白帝潭边,见白鹇虚影正在潭水照影。她取出立秋密钥,钥匙与潭中金精共鸣,竟在水面映出完整的北斗七星图,斗柄指向酉位,正是处暑的方位。还魂草的金纹叶片随斗柄转动,叶片边缘的霜花竟组成"处暑,禾仓"的字样。

"处暑禾乃盘古指甲所化,需以'甘淡补脾、芳香化湿'之法收服。"白鹇突然开口,"青女已在岭南布下'暑湿困脾阵',以霉雨腐稻,妄图让处暑禾化作'饿鬼粮'。"蘅芜点头,心中已有成算:甘淡之药如茯苓、白术可健脾,芳香之品如藿香、佩兰能化湿,正是应对暑湿的良法。

还魂草突然飞出,根系在地面画出岭南地图,标记出一处名为"禾花坞"的地方。蘅芜收起密钥,望向夜空中南归的大雁,知道是启程的时候了。她轻轻抚摸立秋竹的竹身,竹节处的霜花竟化作一枚枚小小的钥匙形状,印证了"立秋密钥"的多重用途。

临行前,她再次来到白帝碑前,只见碑文上的青女画像已变得柔和,手中稻穗重新焕发生机。蘅芜低声道:"四季流转,各有其美,待收服二十四灵,我便带你看遍人间春秋。"碑身发出轻微的震动,仿佛是青女的回应。

西蜀的金风送来最后一阵竹涛,蘅芜背着药囊踏上岭南之路。药囊中的立秋竹轻轻颤动,与还魂草的金纹形成"金生水"的气场,为即将到来的处暑湿邪之战埋下伏笔。而在更遥远的极北,冬至死门的冰晶裂缝中,隐约可见青女的身影,她望着手中的立冬灵苗,眼中闪过一丝挣扎......

结语

此一回蘅芜在西蜀竹溪,以辛凉润下破金风燥毒,借白帝金精悟秋敛真机,更于碑铭幻象中见青女初心——本是悯农护粮客,却因求全堕迷津。立秋竹灵归位,白帝金精焕彩,最是那丝帛遗字道尽沧桑:人间饥饱非天定,执念成魔却枉然。且看蘅芜携竹露南下,于岭南禾坞寻那处暑禾灵,再解"暑湿困脾"之局!

赞诗

《立秋竹溪记》

西蜀金风刃竹寒,辛凉透表破秋坛。

白帝潭开灵鹤舞,青女碑映旧心丹。

竹灵霜结收敛意,药露甘含润下欢。

且向岭南寻暑湿,禾花坞里战瘟澜。

下集预告·第十四回《处暑·岭南禾坞战瘟澜》

蘅芜赴岭南禾坞寻处暑药灵"处暑禾",此禾乃盘古指甲所化,需以"甘淡补脾、芳香化湿"之法收服。然处暑未至,岭南已遭"霉雨灾",稻田里滋生黑色菌霉,青女部下"湿邪使"布下"暑湿困脾阵",欲让禾灵化作"腐禾毒"。蘅芜需用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浊,更要解开禾花坞底的"神农谷仓"之谜,唤醒谷仓守护灵仓鸮。

青女此次以"湿胜则阳微"为计,妄图让处暑禾吸收腐气,成为打开冬至死门的"饿鬼粮"。且看蘅芜如何以"脾主运化"之理驱散霉毒,在禾花雀群中收服禾灵,更在谷仓中发现与还魂草指甲相连的"处暑密钥"!正是:

岭南霉雨困禾苗,甘淡芳香化浊妖。处暑禾仓藏妙理,且看仓鸮踏月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