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志得意满的李隆基

就算花了半年时间,运粮的路程也才走了一半,剩下的半程更加麻烦。

首先需要用车辆或者骡马把粮食驮运到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通过陆路绕过三门峡后,再重新进入黄河,入渭河,最后才能抵达长安。

长途运粮自然不可能一次性运完。

今年的粮食大部分都还留在洛阳仓库里,等待年后起运。

李隆基身为皇帝,自然知道关中缺粮的情况。

他逃到洛阳之后,第一时间就让人把仓库看好了。

乱世之中,粮食可是比黄金更加贵重的东西。

有这些粮食,他就能源源不断地召集起兵马出来。

想到此处,李隆基对平定叛乱就更加有信心了。

“牛爱卿,各地节度使应该都收到了朕的勤王诏书了吧?”李隆基一边用丝绢擦着手,一边回头对牛仙客问道。

牛仙客上前一步,躬身回答道:“河东节度使王昱、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的回信应该快到了。”

“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河西节度使萧炅、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剑南节度使张绍贞,他们应该已经收到了诏书。”

“平卢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可能还没有收到诏书。”

李隆基粗略一想。

河东有五万五千兵力,朔方有六万四千七百兵力,二者相加都有十二万兵力了。

他下发的诏书是让节度使带兵倾巢而出。

如果这两个节度使还听指挥,依靠这十二万兵力就足以夺回长安。

但是,这两个节度使是否愿意起兵勤王呢?

李隆基经历了朝中大部分官员叛变,对边疆大将已经不信任了。

“朕还能相信王昱和王忠嗣吗?”李隆基问道。

牛仙客看到他脸上的怀疑之色,心里顿时一沉,急忙说道:“陛下,王昱出身太原王氏,素有贤名,必不可能做出作壁上观之事,更不可能从逆。王忠嗣是陛下的养子,和先太子李瑛交好,也不可能投靠仇人。”

提到太子李瑛,李隆基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仿佛布满了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