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师在这个时代并不为人所重视,他们通常被当作一名技工,而好莱坞在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由女人从事这一行,因为导演们认为剪辑就像是织毛衣,女人们手巧适合干这个。但是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一部运用了特定、闪回、平行情节、慢动作、影像重叠这几种最基本的剪辑手法,会让一部电影生色,而后来的那些所谓大制作比如《黑客帝国》之类的电影更是如此,因为剪辑的原因,被人挑出几十甚至上百条破绽。
拍武侠片对剪辑的要求尤为重要,因为你必须让动作连贯起来,处理的好,动作自然流畅,明显不同的两个画面放在一起,在连贯的背景音乐和音效中,你会感觉不到其实你看到的是几个经过不同角度处理过东西。而且“剪”它有一好处,就是可以将现实电影拍摄中失败的地方加以隐藏,在后续“接”当中补充一个画面,让你的电影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他导演拍一个打斗的场面可能是一个主镜头加几个转换镜头就行了,但李思明却往往拍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镜头,利用后期的剪辑,可以将瞬间的眨眼以慢镜头的形式固化,将刀砍入身体时手腕的抖动突显强化,观众会被带入过山车般的细节之旅,因而会真正地融入到激烈的打斗之中。李思明会让这部影片的剪辑成为另一个亮点。
剪辑台是剪辑人员的工作台。台面上镶有乳白色玻璃,灯光可由下面照上来,以便看清影片上的画面进行剪辑操作。套片机(也有称同步器)是剪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把各条影片互相对齐,使之同步前进或后退。套片机要经常保持清洁和良好状态。否则会损坏影片或弄脏影片。接片器也称接片机,是接影片用的机器。接片的原理是把要接的影片两头用刮刀把影片上的药膜刮干净后用接合剂进行连接。
唯一让李思明不满意的是,在剪辑室里不能抽烟,而他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像钉子一样钉着,随时发表“高见”。
唐家仁的音乐终于在李思明拍摄完成前,全部完成,当然这是在曾智的威胁利诱之下完成的。到了最后,他发现自己从中得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成就感,当然曾太子并非小气的人,一个相当于他一年薪水的支票放进了他的口袋。后来,他发现他得到远比这些更多的东西。
八十年代初,香港电影有邵氏和嘉禾两大巨头,除此之外就是刚刚冒起来的新艺城。在连拍了《滑稽时代》等四部电影之后,新艺城花天价请来红极一时的许冠杰,所谓的天价是指许冠杰的片酬高达二百万港币外加日本的卖埠花红,而当时在香港市中心买一层100平方米的公寓只需要两万元。许冠杰可谓开了超级巨星高片酬的先河。但物有所值,《最佳拍档》创造了香港电影史上的最高票房,在1982年春节上映,大破开埠以来的票房记录,是第一部票房超过2000万的电影,《最佳拍挡》的票房高达2600多万港币,而当时的票价只是7元钱,也就是说当时超过一半的香港人都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82年是新艺城最辉煌的一年。
看到别人的电影大卖特卖,曾智心里挺羡慕的。
“阿明,我们这部电影会受欢迎吗?”曾智问道。
“不知道!”李思明回答得很干脆。虽说在这部电影使用了大量这个时代别人并没用过的元素:好看并有视觉冲击力的打斗;紧贴主题的原创音乐,这个就可以拿个奖;精心制作的服装道具,绝对是制作精良;并且李思明对三位主角的表演十分称道,即使这部电影不被人认可,演员的表演却会被人所接受认可,而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创意更是从来没有人用过的。他唯一不敢肯定的是,观众认可吗?
“咱们忙活了半年,你现在说不知道?”曾智想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李思明看了看一脸“正义感”的曾智,轻笑道:“我当然认为这是一部好片子,可是我不能代替观众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一切让市场决定。如果这部片子卖得好,那就是好片,至于说我这个导演的水平,我不在乎!”
“我们唯一的优势恐怕是观众的味口被我们吊了起来。还有我们的档期没有其他有竞争力的片子。要是我们的片子不合观众味口,观众会大呼上当!”
“档期?人家看不上的档期你还挺得意?不过,站在兄弟的立场上,我劝你准备好一些干粮和水什么的。”
“为什么啊?”曾智奇道。
“你想这报纸天天报道咱们的电影,一天要是不说一说我们,就好像少了点什么。正所谓希望越大,这失望就越大,要是观众们太失望了,控制不住自己,我担心他们会将你曾老板撕碎了,你得提前准备一些干粮,到时候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好避难啊!”
“哼,那不关我的事,你才是导演,我至多被骂识人不明误交匪类而已!”曾智反唇相讥。
“那咱们就谁也不准逃,要不,咱俩都不去参加首映?”李思明建议道,他嘴里说不在乎什么导演艺术,但是万夫所指的滋味不是正常人所能坦然接受的。